不缺爱的孩子也有迷茫










        女,21岁,艺术专业大三学生,家境优越,单纯、率真、皮肤白净,妈妈陪同咨询。

     自述:我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有抑郁倾向,曾经有自残的行为,大脑经常是麻木状态,感觉象在死胡同里打转,有时候需要掐自己,或者刺激一下似乎才能好转,仿佛不管做什么都没有办法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电影,看的时候没有问题,感觉还挺好,但是看完之后觉得特别难过,和剧情也没有什么关系;在学校情况更严重,回到家里会感觉好很多,相对而言觉得舒服、自在,不是那么难受。
        我就读学校一般,生活环境也不太好,比如夏天特别热,宿舍里却没有空调,条件很差;学习环境嘛,也一般吧!比如考试作弊,学校有明文规定绝对不允许,考试时很多同学作弊,老师明明看到可是根本不管,诸如此类吧,让我有无望感。
        我问:“这种感受,从什么时候开始?”
        妈妈回答:”是和表姐聊天后!”
        “不是!“来访者打断妈妈说:“这种感受已经有很久,和表姐畅聊后是最近一次感觉特别不好,那天和姐姐聊天后不过是被戳破,证实了! 表姐在一线城市工作,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很多,聊完后我有一种在沼泽中的感觉,没有希望,特别无助,似乎什么也抓不住;有时候我会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学校没有意义,以后工作也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困扰,什么都不想干。”
        妈妈补充:“她已经大三,准备考研,因为本科专业不是很喜欢,所以希望选择跨专业,因此考试难度比较大。我们在一线城市选择了很昂贵的培训学校,那所学校的学生被优秀学校录取的比例还是蛮高的,我们也是经过朋友推荐,大概历时一年,老师会全方位指导培养。为了学习方便,在学校附近找到一家公寓式酒店住宿,条件一般,但是离学校近,又是老师介绍的,所以选了,但是说实话吧,还是有些失望。”
        来访者接着说:“老师给我的感受不好,比如我可能习惯的学习方式和他们不一样,需要对老师讲解的理解明白后才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完成作业,我尝试和老师沟通,但是他们不接受;我问老师能不能提供一些书单,我买来自己学习,老师阴阳怪气地说:‘看来你很适合自学啊!’有一次他没有通知我上课,我提出质疑,他轻描淡写地说你下节课来就行;还有一次,他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把作品给其他同学传阅,并且一起哈哈大笑,我感觉很受伤;老师不应该授业解惑吗?我哪里做的不好,你可以教我啊,做为老师,这样的行为合适吗?”
        来访者咨询后总结: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对老师降低要求,尝试找到相互妥协的方法,比如可以试试网络教学,或者多提问,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等等,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学业。

        妈妈总结:老师可能会觉得这个学生也很难教,他们很有应试经验,而且学校的过关率也非常高,所以再试试吧;如果孩子愿意,我们就坚持一下;如果她实在无法接受,我和她爸爸的意见,都是可以放弃,毕竟孩子健康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来访者多次谈到在父母身边会更安全,压力会得到缓解,可以感受到家长和孩子沟通非常顺畅,对孩子接纳度非常高,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开放式,对孩子和关心和爱护也非常多,有可能对孩子的保护过度,当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不同时,被关注和保护过多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伤害。
        被父母送到国外学习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选择,国内和国外除了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也不相同,很多适应能力弱的孩子,没有家长监督,自控能力又较差,想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容易,甚至部分孩子无法完成学业,最终失望而归,如果决定送孩子出国深造,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成绩,还需要关注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会不断遇到环境的调整和变化;学习适应不同的环境,也是人生不断成熟的过程,更是改变环境的前提;到底如何去适应环境,如何去改变环境?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