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前教育:家庭教育必修课

  女儿16岁生日那天,我郑重其事地在“每月一句”黑板上写下一句话:“爱情是一朵美丽的浪花,然而你生命的航船却要绕开它,小心翼翼地行驶,因为你稚嫩的双桨还载不动如此神圣的职责。”


  有个朋友埋怨我说:“孩子又没有早恋倾向,你这么早就跟她说爱呀情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朋友这种想法很普遍,恋前教育在多数家庭还是一句空话。似乎“爱情”两个字是病毒,是细菌,捅破了这层纸,孩子就会感染,失去抵抗力。许多家长早早地攒下钱,单等着孩子到了岁数,出于生理的需要去求偶,给孩子成个家就尽了责任,甚至早早连将来为儿女看孩子的盘算都有了,可就是不敢接触爱情的话题。电视上出现了接吻的镜头,就恨不得用双手遮住孩子们的双眼,似乎回避就能阻止青春萌动。


  也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必定心无旁骛,与早恋无关,可以高枕无忧。岂不知,越是智能高发育好的学生,早恋心态越容易萌发。如果没有对爱情美好神圣的向往和责任感的认识,只凭原始的冲动去求爱,那将遗恨终身。


  女儿有个好朋友,陷入了早恋的泥淖不能自拔。被父母数落得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她说:“我就不明白,我爸妈那么纯洁,他们怎么生出了我?爱情在他们嘴里就那么肮脏,我特别看不起他们。”


  痛苦的女孩看见了我写给女儿的这句话,就说:“这话我能接受。最起码,人家承认爱情的美好和神圣。”


  我体会: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是一块感觉迟钝、从无浪漫情怀的木头,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一本正经、无欲无求的正面教员。那样,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形象就会变得刻板加虚伪,没有丰富的人情味,而这将使他们失去对家长的信赖和尊重。


  最可怕的是,孩子对家长关闭了心灵之窗,守口如瓶,得不到疏导,早恋的苦闷无处宣泄,有的青少年含冤自尽,有的放纵情欲。近日报载,只因父母不准早恋,16岁少女毒杀双亲的事更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全家一起看《泰坦尼克号》时都哭了。出了电影院,彼此不相顾盼,害怕暴露自己的婆娑泪眼。回到家,大家默默无语,影片主人公对爱情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令人回肠荡气。


  后来,我问女儿:“你在影片什么地方落泪?”女儿说了三处:一是露丝上了救生艇,又跳上大船找杰克;二是露丝肝肠寸断地松手将冻死的杰克沉入海底;三是幻想在大船上举行婚礼。我和爱人连连点头,因为我们也是这时落泪的。


  由此可见,代沟也会在高尚情感面前弥合,所不同的是,我们应该承认年龄使我们没有孩子那样敏锐了。你看,出了电影院,有些青年人就能哼唱插曲了。当然年轻人也应该承认我们这代人对感情的珍视,在哺育孩子的艰辛中,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能让当年爱情的热度不衰,转为深沉含蓄的爱。


  对于这样的见解,女儿热情地为我们鼓掌。女儿问我们:“如果杰克没死,他们俩会是世界上最长久最幸福的夫妻吗?”


  我爱人回答:“那可不见得,那要看贵族出身的露丝能否与清贫的画家长年累月地相濡以沫,也要看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杰克能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


  女儿陷入深思说:“我最怕看见他们俩不能白头到老。”看来要对得起“爱情”两个字,要使美好的初衷有完满的结局,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把自己磨炼得既能立足社会,又能担当起对家庭的责任。


  有时候,我也向女儿谈起自己的爱情经历,袒露自己的青春情怀。


  我讲到青年时,母亲常常批评我手笨,说:“将来谁娶了你,准穿不上衣服。”于是我就跟母亲较劲,非要让娶我的男人成为最幸福的人。于是我就练习裁剪、缝纫,练习编织活,一只手套拆了八九次,不是尖了就是肥了,直到把新毛线拆成了拉毛线,才织成功。“如今,你和爸爸穿戴上我织的衣帽,你知道我心里有多甜吗?”女儿听得懂,爱情的要义在于奉献,家庭的幸福在于创造。


  女儿曾天真地探询说:“爱情一旦进入了实际生活,会不会失去浪漫的诗意,变得极端现实,枯燥乏味?同学们议论说,从来就没听见过自己的父母彼此说过‘我爱你’这个词句。”我说:“生活中的诗意靠你的心去挖掘,去接纳,每当你爸爸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有节奏的金属拧动声,就是一声对我说出的‘我爱你’。虽然他一手抱着你,另一手还拿着衣服、奶瓶,但他仍然费力地自己开门,他舍不得让卧床休息的我站起来为他开门。”在敞开心扉的随意交谈中,埋藏着我们对女儿衷心的祝愿。但愿女儿将来会献给人生一首忠贞不渝、浪漫幸福的爱情诗。


文章转自网络
已邀请:

sql1981

赞同来自:

受教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小马最棒

赞同来自:

現在小孩成熟的快,要小心。

来自: iPhone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