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朗读之道

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正在热播,观众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


但这个节目主要是成年人在读,读的大部分是情感丰富、细腻的散文诗歌,并且观众只是看和听,未能参与其中。


朗读只限于成年人吗?如果说到“书声朗朗”,你会想到一个阅历丰富的大人,还是天真质朴的少年?


为此想开一贴,聊聊少年朗读的话题。










2017-4-30 08:45 上传
(0 Bytes)








朗读,直白地说,就是爽朗地读。

为什么要提“少年朗读”?

正如电影有儿童电影那样,朗读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成年朗读有成年人的阅历风采,少年朗读有少年的素朴天籁。


朗读不是阅读、读书的附庸,

朗读的关键在于“朗”字,

少年读得爽朗如晴空万里,

胸怀与自信就能开阔、洋溢。


既然要胸怀开阔、自信洋溢,

朗读的材料就很重要。

让少年读徐志摩情诗?还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少年朗读的目的不同,材料不同,方法也不同。

有一点重要的是,

少年朗读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

能够成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是家庭教育的有趣、有效的文艺形式,

欢迎各位父母朋友参与讨论。

已邀请:

育龙书房

赞同来自:

本帖最后由 育龙书房 于 2017-4-30 09:04 编辑


少年朗读之道

第一篇  少年朗读的意义

最近,央视的综艺节目《朗读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显示出:我们都需要诗意的美,文化和情怀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相应的精神需求也要跟上,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然而,“朗读者”仅仅限于成年人吗?或许,我们不该忘记关注少年的朗读。

源于平常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实践,让我关注到“朗读”这样一种形式的一般规律,以及少年参与朗读的特殊意义。

传统经典《毛诗序》当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朗读,正是我们文化中“嗟叹”、“咏歌”心志的一种表达形式。

《庄子•齐物论》又说:“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老子》说呢:“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想,少年、赤子之志,也足以令我们成年人敬佩和赞赏——

成年“朗读者”,以音色、阅历、情感、气质再加上颜值而动人。然而,如果就声音来说,世间能称之为“天籁”的,除了天地的寂静之声,就要数是婴童、少年的稚子之音了。少年没有阅历,却以简洁胜之;少年缺乏情感,却以率真胜之;少年也无所谓美颜,却以自然胜之。如果由少年来朗读,既不能讲阅历、情感,又无所谓气质、颜值,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讲的少年朗读,和“讲故事”又有不同,我经常观察到:少年的朗读,或者失于平白无趣、或者失于刻意激昂。有感于此,我想梳理一下少年朗读的相关问题很有必要。

以下分四个方面来说:第一,少年朗读,可以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架设桥梁。很多朋友可能看过一部法国电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电影里的音乐老师用合唱的形式,让一群所谓的“问题少年”恢复了自信与乐观。朗读与合唱可以说异曲同工。

合唱,更强调音乐性,注重多声部间旋律的和谐;而朗读,可以更简明地抒发志气,因为没有音乐的加入,所以,也更忠实于人声的纯粹表达,而这种表达,是直通心灵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成年的朗读,用技巧和感情,而少年的朗读只须要顺应质朴的童心。父母的指导和陪伴,可以让教、学相长,使得在一起朗读的时间里发现和体会到育儿、教子的真谛。

朗读是陪孩子打开心扉,爽朗、明亮地发出气息和心声。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是孩子的伙伴和知音。

第二,少年朗读,可以以声养气、以文正心,达成爽朗、平衡之趣。什么是“以声养气”?朗读的意义,不仅仅为了学知识而已。它和琴棋书画甚至传统武术一样,是气的运用。在开始朗读之先,先要有神态,然后中气顺畅,才能够吞吐自然——神完而气足。就像《黄帝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朗读,体会气息和声音的协调、平衡,对少年的身心发展有潜移默化、积极的暗示作用。

什么是“以文正心”?晚晴的曾国藩认为:“行气为文章第一义”。像岳飞的《满江红》词与骆宾王的《咏鹅》诗,对少年来说,看起来朗读的难易程度不同,其实是文气有别。传诵千古的篇章,都是胸怀的抒发,少年朗读名篇,可以培植心中的自信、勇气和静气。但是这种培植不是刻意的灌输,少年是在无形中自然发声、欣赏自己,因而获得了专注、恬静、自信、快乐、也更不失活力。

朗读、朗读,尤其是少年的朗读,要读得爽朗如晴空万里,让孩子用自己的声音从内而外地吞吐正能量的气息,培育了正气,少年的身心就更趋向平衡。从这一层来说,少年朗读有“心理学”意义,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越心理学的。以朗读正心,父母无须刻意灌输知识和教育,让少年在平衡的朗读中自我完善,更符合于“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等中国经典思想。

第三,少年朗读,可以玩味经典、知书明理。名篇如名胜,可以增广少年的见识。然而天下的名胜未必可以每一处都去游览和品味,明其道、从其德,所谓“一叶知秋”,掌握其规律,或许才能不迷路于书山。

很多朋友提倡少年阅读,也许更多关注阅读量,而忽视孩子们能消化多少?我们成年人都在提倡“慢生活”、“闲读书”,或许反而 在催促或者鼓舞少年们做“快阅读”、“快学习”。好比游览名胜,太快了,会流于观光留念的形式,也就少有山水之间的兴致和恬愉之乐了。而朗读,更多地关注到人和他的心声——那就是:少年的“天籁之音”。

第四,因朗读而通文法,并且把读到的篇章里的正能量和道理,化用到生活之中。少年朗读应“读”和“用”相结合,避免“看过了就忘”。当然,这需要父母、家长的指导和辅助。

另外,朗读对作文有益。章法、音律,历来都是中国诗文的审美要素。成年人以为“人生如戏”,这戏文就是“文”。天地、人间,或许也是一篇“大文章”。而少年朗读诗文篇章,熟读、玩味之后,下笔、张口都可以有神。






jmking

赞同来自:

朗读要坚持~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双双燕

赞同来自:

好。。。。。。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weiye2000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博思特杭妈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hqr119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学习了!!!

sql1981

赞同来自:

感谢分享!

vincelu

赞同来自:

谢谢分享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