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更孝顺?

已邀请:

陈忻儿童心理

赞同来自:

亲子关系是人生的第一段亲密关系。一般0-1岁半,孩子需要和父母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这样,ta才有安全感。一方面,ta会认为父母是最亲的人,父母是可以依靠的人,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解决,因为父母就是他们的安全港湾。另一方面,由此ta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因为ta有依靠嘛,所以他会更勇敢地去探索世界。孩子在这段亲密关系里,不仅仅获得安全感,也获得父母对ta的接纳和认同。这是很关键的。

不被父母爱的孩子,ta缺乏这种接纳和认同,在ta心里,无论ta多大,其实都渴望被最亲的人接纳和认同。那么,如果不被父母接纳,ta就要更加努力地想让父母接纳,所以,ta的表现就是“孝顺”父母,被人看起来,是孝顺父母,讨父母的欢心,当然ta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很难说了。

这样的孩子好像挺多的,最近热播的【欢乐颂】,里面的樊胜美就是那样的孩子,在一个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她不被父母爱。她成人以后,也只是被父母当成是赚钱的工具,源源不断地给家里寄钱。她虽然觉得这样的生活很苦,不过,因为她想让父母接纳她,爱她,说她好,就还是会“孝顺”父母。

什么是“孝顺”呢?“孝顺”没有父母呢子女的平等关系,其实对子女来说很不公平。为什么不讲“爱”呢?“爱”是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发自内心的,父母对孩子的接纳,以及孩子对父母的接纳。而“孝顺”这样的关系,很难说是健康的关系。

希望孩子们能获得父母真心的“爱”,也能去“爱”父母,而不是在不平等的关系里去“孝顺”父母。

小玉米麻麻

赞同来自:



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有些人会觉得是个伪命题,有些人会觉得心酸,有些人则唏嘘默认。人们常常说爱是相互的,感情是双向流动的,可是之所以如此提问,一定是周围有如此的案例,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的问法调整一下方向,“为什么被父母宠爱的孩子反而没那么孝顺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明朗了很多,而且身边的案例更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得到父母更多爱的孩子不愿意很好地孝顺父母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一、从小一直无条件接收爱和给予的孩子,很容易习惯这种毫无保留的爱,觉得大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应当轻而易举、甚至可以毫无顾忌地索取并轻松获得。而一旦习惯了索取,却没能同时学会给予,如果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做到无时无刻地奉献或是资源倾斜,抑或父母把爱分给了家里的新成员,他反而更容易嫉恨气恼,觉得父母所为剥夺了他作为宇宙中心的地位。因此,在他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则会认为,父母本应无私爱自己,天经地义,然后他们却因为其他的事情减少了对自己的付出,反而会怨恨父母,“孝顺”就不一定会是他们愿意行使的义务。
二、都说父母的爱是港湾,我们可以休憩、逃避,也可以尽享港湾的资源和优势。被宠爱的孩子一定从小就有爸妈给他撑腰什么事情都可以交给父母去完成。不好好学习,爸妈花钱让他上好学校;学校里不好好读书,父母找关系帮他毕业;到了社会不好好找工作,父母利用人脉替他敲定一份铁饭碗;在工作中不能好好处理跟同事上司的关系,父母出面送礼进行协调;到了适婚年龄,自己也不愿意出力,就连找女友的私事也要交给父母,还常常跟朋友抱怨说,我爸妈都给我介绍的什么歪瓜裂枣啊,真是受不了。所以,当残酷的社会现实把自己的玻璃心击碎,这个时候又要回过头来埋怨爸妈,想要他孝顺,估计也就没那么容易了。
三、越是亲密的人,越是要对他发脾气;越是外人,我们却要展现美好的一面。这不仅是我们很多人的表现,更是那些从小就得到万千宠爱的孩子对待父母惯常的态度。感情是会相互影响,但是它有时就是单向的。就像一个男生非常爱一个女生,可是极尽所能地爱了一个轮回,还是没能得到女生的心,这种结局不美好的情感故事大家也都听到过不少。而对待父母也是如此,父母即使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你,你也可能根本不考虑他们的感受而把自己的热情、善意和爱心都给了别人,却只因父母的几句唠叨就跟父母大吵,毫不在乎他们的脸面。
那么,不被父母爱或者说是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多的爱的孩子,为什么最孝顺或者说是依旧对父母行孝尽责呢?那是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想通过父母给予的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及父母对自己的认可,然而父母总是把更多的爱和资源给到其他的兄弟姐妹。不管他们怎么做,最后父母还是更多更“偏心“地爱着姐姐或弟弟,所以他们开启了一条一直想要得到父母承认的漫漫长路。小的时候靠乖巧,长大了靠的就是对父母的爱和顺从。他们想要得到父母的心,其实也就是对父母的爱的体现,一个善良有爱的孩子最想要得到的难道不是自己的爸妈给予的信任与认同吗?所以,他们依旧会爱,就像从未失去过一般
欢迎关注“小玉米麻麻”,跟我分享育儿途中的得与失吧!

梵高的二维星空

赞同来自:

从心理层面讲,这是个普遍现象——越不受宠的孩子越孝顺。原因无它,且十分简单,因为这样的孩子一直处在讨好父母获得关注的模式里。
道德层面或所谓传统文化要求的“孝顺”和心理层面的“个人成长”是相悖的。如果一个人成长得特别好,界限分明又充满爱,那ta一定追随自己的好奇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了,而不是围着父母,无意识地无时不刻地讨好父母。


其实不受宠又特别孝顺的孩子,潜意识里是知道自己不受宠的,也有一些委屈和痛苦在心里,往往会采用“压抑”或“合理化”的防御机制,给自己编出一套理由隔离痛苦。比如,自己是老大,当然要多负责,多照顾父母;或者自己比兄弟姐妹赚钱多,当然要多承担照顾父母的义务。
我记得中德心理医院前院长曾奇峰说过:“如果你想孩子孝顺你,你就一直冷酷地对待ta就好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建立安全感的时候,理解起来也很简单——无法独立生活的小兽当然要看抚养者的脸色,从抚养者的脸色里判断自己是不是值得爱的。
如果发现抚养者对自己的冷酷和偏见,ta就会本能地揣摩抚养者的喜好,讨他们欢心,获得关注,其实是获得“自我肯定”——我能做得更好,我值得爱。


这样不受宠又孝顺的孩子,过度关注父母,恐怕会滞留在原生家庭而忽略自己的“新生家庭”,让自己的配偶或者孩子受到冷遇。
刑佳栋的公益广告“笑顺父母”就是典型的例子,对员工冷酷,对儿子冷酷,妻子压根没出现,唯独对母亲像小孩子耍宝一样,所谓“彩衣娱亲”。



亲子以“爱”维系情感,而不是以道德。也是曾奇峰说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孝顺我,我只希望她爱我。”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

赞同来自:

第一, 这里的爱是孩子感受到的爱,还是父母确实不爱孩子。如果说父母确实不爱孩子,孩子也确实感受不到爱,那么不被父母爱的孩子孝顺父母,概率是很低的。
第二, 客观上说,父母不爱孩子的可能性会非常小,只是表达的方式会有些不同。就是说,父母都有爱自己孩子的动机,但爱的能力可能还不够,有时会用打骂的形式来表达爱,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而是父母没有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第三, 父母打孩子,孩子虽然也会有不舒服,但骨子里是相信父母是爱他的,所以,即使看上去,父母是不爱孩子的,其实孩子是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所以这样的孩子依然会孝顺自己的父母。
第四,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下,有句谚语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成立的基础是棍棒底下是有爱的,如果没有爱,只有棍棒,孩子不理解父母,不坚定的认为父母是爱他的,很难出孝子。
第五, 在有很多孩子的家庭,有的孩子可能相比较起来,没有兄弟姐妹获得的爱多,但也会更孝顺,这样的孩子有两种可能,一是把自己当成了家长,他会和父母一起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当然他也会很孝顺自己的父母。还有一种就是父母一直觉得他不好,他就是想更改父母的想法,就是要告诉父母“我是最好的”,不断的用孝顺父母来证明自己是好的。
(作者:陈一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心理咨询与心理成长系系主任)


暖心秋妈

赞同来自:

为什么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更孝顺?我个人觉得,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期待以自己的物质条件贴补家人,以得到他们的关注。
更多的原因则是因为不被父母爱的孩子,知道父母溺爱另一个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倒不如说,其实是贴补被父母偏爱的人,期待他们对自己父母好。
大家去看看,但凡是父母特偏心家里其中一个孩子的,是从小到大都一直执着地偏心着他们所喜欢的那个孩子。
小的时候,家里的其他孩子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爸妈不疼爱自己,于是乎努力地迎合着父母。
长大以后,对这样的情况看得多,他们也就悟出,父母这样将来只会更悲哀。因为那是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必须为父母的将来打点好。于是乎,一直不停地以物质与劳力帮助着父母,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其实,我总觉得这样不太好。这样,会让被偏爱的那个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贪心、懒惰的行为。


朋友154234883

赞同来自:

说的非常好,究其原因,两个方面,父母也是人不是神,也有喜欢的和不太喜欢的,当然老人都不会承认,无意之中父母会找各种理由从精力财力多方面倾斜个别子女,形成子女间的强势与弱势格局。另一方面,得宠的孩子养成多吃少出的习惯,失宠的孩子从小已经养成吃亏的习惯,总希望多做些赢得父母的认可,父母对个别子女的溺爱他们已经习惯和认可。 等到父母需要子女照顾时,从小养成的品质决定了多数得宠的孩子付出很少还觉得吃亏,相反不被父母爱的孩子却乐于付出还觉得是应该。这一切都是长期无意识中形成的,父母一般不会故意去偏心的。不应怨恨任何人。我父母认为我身体不好怕以后没饭吃,有意无意的不让我乱花钱,就是这个节俭的习惯我受益匪浅,而其他兄妹父母希望他们出人头地给再多还是天天没钱。父母最后还是靠我付出。
反正一句话 父母不爱的不看好的孩子往往不会找老人的错,只会陌陌照顾老人

处处有心

赞同来自:

谢邀!
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更孝顺?不知道这个结论从何而来,题主也没有补充这句话的背景资料。
处处有心认为,会形成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因为:
1,自己身边正好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超过2例,便很容易被认为是常规来理解。但在更大的空间看,这些只是特例。
2,正因为少见、特殊,所以容易被关注到。而真正大众化的关系,反而容易被无意忽视。
3,这句话可能就是说的人,自身的体会而已。即自己觉得没有被父母善待,但是自己却仍依恋父母,将之理解为“不被爱,但仍孝顺”。
当然,不可否认,生活中确实有不被父母爱的孩子更孝顺的现象,这是因为:
  •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种纠缠一生的情感;
  • 不被父母爱的孩子,会更担心被抛弃;
  • 为了不被抛弃,唯有讨好父母;
  • 这种讨好,往往被旁人理解为孝顺。
要注意的是:孩子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并不一定是现实,很多时候也可能只是孩子的一种感觉而已,所以父母要学会表达爱。
最后,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有“越不在乎孩子,孩子反而越粘自己”的得意,因为这是建立在孩子深深的痛苦之上,对孩子来说,会成为他一生的枷锁。
——————————————
大家好,我是处处有心,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致力于青少年行为问题、亲子关系、婚姻情感、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咨询和研究。
我的微信公众号:处处有心
新浪微博:处处有心·青少年行为研究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转发!谢谢~


四月琼思

赞同来自: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说法,那就是为什么被父母宠坏的孩子,自私的比较多,孝顺的比较少呢?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后,那么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迎刃而解了。
爷爷去世的早,是奶奶一手将爸爸他们姐弟四个抚养长大。爸爸是奶奶最小的孩子,上边儿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奶奶对于大伯和大姑那是万分的宠爱,什么活儿都舍不得让他们干。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只是紧着他们两个。



问题来了,在奶奶老得干不动的时候,大伯为了奶奶那几百块钱的养老金跟爸爸争论不休。而我的大姑看奶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相反,爸爸对奶奶的照料却未曾减少半分。除了在吃喝上,特别照顾奶奶的口味外,但凡奶奶有一点不舒服,爸爸就特别重视。而我的大伯却为了省那点医药费,舍不得带奶奶去医院。最后还是在妈妈说了“医药费由我家承担”后,才同意将奶奶送去治疗。
为什么越是被宠爱的孩子,出现不孝顺的概率越高呢?因为,他们从小被宠坏了,不管是金钱,还是感情,对于他们而言,来的太容易了。他们不需要任何的努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所以他们不懂得珍惜,也就不想着去付出!



然而,他们所不重视的正是那些不受宠爱的孩子,渴望得到的。他们期望用自己的努力,成绩,孝顺,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对于那些不受宠爱的孩子,往往也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他们想用父母喜爱的品质和特点,以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可以说他生活的安全感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称赞,关爱,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会形成一种习惯,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觉得:满足了父母的需求也就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哪怕是父母不够宠爱TA,TA依然会特别懂事,孝顺!

公西岩

赞同来自:

父母越是不爱某些小孩,小孩一旦傻傻的不为自己考虑,很容易养成对父母的过分偏爱和付出。
我观察了一下我外公外婆的7个小孩,我妈和三舅不被外公外婆偏爱,三舅也不会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我妈也是文盲,因为要带小舅。
三舅年轻时赚的钱全部给外公外婆,然后外公外婆就会把钱给小舅娶老婆。最后,三舅不会读书,只能做苦力。于是一直没娶媳妇,于是三舅在40多岁的时候,才娶了个寡妇,还被人吃得死死的。对于这些,我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我妈也是个文盲,从小为外公外婆家付出很多,最后嫁给我爸,按说当时的条件,我爸条件不好,因为我爸是个孤儿。我妈的颜值在几个姊妹里面不算差的。我认为外公外婆对我妈不好。但是,我妈对外婆很好,逢年过节,回娘家回得最勤了,而且还给外婆钱。外婆会意思性的卖点菜给我妈。
然后,我是家族那几个子女中成绩比较好的。我过年回家,要给外婆外公钱。但是,其他的表兄,弟妹,都不给钱。我原来一直以为他们都给的。然后,我妈让我多给点。
现在,我也表示很奇怪。为何外公外婆最不偏爱的那几个小孩,在我看来,却是最孝顺的呢。
另外,我觉得我妈也复制了外婆对她的作为。从小,其他小孩也不用干童工补贴家用。我暑假寒假逗老老实实的做烟花鞭炮来给我妈花钱。是的,我觉得我妈对我也不好。而我过去,对我妈算是很孝顺的,非常听话,懂事,凡事为父母考虑。
现在不了,要为自己考虑一点。感情这东西,好像真没有公不公平。有些人就是付出多一点,有些人就是付出少一点。
但是,这与个人成就关系不大,或者,尽量别扯到个人成就上来。没有必要凡事怪童年。
长大了,就与父母无关了。
题主不是很疑惑吗,那你就不孝顺了。大不了相互伤害呗,父母是普通人,我们也是普通人,为人父母只算缘分一场。处得好就处,处不好就崩。
最坏的结局是,一辈子每个人你都对得起,却对不起自己。那样,太亏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了,要自爱。

杨角风发作

赞同来自:

不一定啊,我给举个父母特别爱反而特别不孝顺的例子,保证惊掉你大牙!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写的文章阅读的人很少,文章一个字不差的发到回答上反而篇篇爆十万以上)
杨角风发作,针对社会问题,发表最独特的看法,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最近听村里人说A去世了,所有人都觉得死有应得,倒是勾起了小编的回忆,这个人的一生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典型反例,具体到什么程度,听听小编讲讲他的故事吧,保证惊掉你大牙。
故事得从A小时候讲起,A有两个弟弟,由于某些原因,两个弟弟都有点智障,但是并不影响劳动。由于A最正常,所以从小父母就特别宠爱他,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A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一辈子带着两个傻儿子做木工活,攒的钱全部被A拿走了,A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基本上全靠父母的支持和弟弟的无私奉献。他贪婪到了什么地步,下面举几个例子:
1、帮父母犁地,卖掉了牛
某天A良心发现,说要帮父母犁地。A的父母当然高兴的不得了,忙给他准备东西,并派他两个弟弟跟着去地里干活。到了地间,A对两个弟弟说,等他一会,他带牛先去喝水。两个智障弟弟就傻傻的等在了地边,而A却去了集市,一转手就把牛卖了,卖了钱就去玩钱了。直到天黑,他的父母才从地间找回了两个傻弟弟,而A却好多天都找不到人,等再见到他,卖牛的钱已经输完了。


2、扒父母的房子卖木材
某一天,A对病倒在床上的父母说,看你们的房子太旧了,你们又病了,还漏雨,我帮你们翻新一下吧!两个老人热泪盈眶,忙搬到了小偏房暂住,等着A帮他们翻新旧房。
后来房子是给扒了,但是里面的木材、家具等等都被A卖掉了。
病重的父母在小偏房内痛哭流涕,两个傻儿子则使用塑料布搭了个棚子住着。


图文无关
3、卖掉父母的种子
他的父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痛心,后来攒了点玉米种子,生怕被A偷去,平时藏在炕头。然而即使这样,还是在某一天趁父母不在家,把玉米种子翻了出来,马上拉走卖掉喝了顿酒。
等父母回来一看炕头被翻,一想坏了,也确实坏了,玉米种子都被卖掉,这真把两口子逼上绝路了。


图文无关
4、输掉母亲棺木钱
终于他的母亲疾病煎熬,也没有治疗,离世了。A的父亲也瘫痪在床,挣扎着把最后的积蓄拿出来,让A去给他去世的母亲买寿衣和棺材,这一去久久不回来。父亲忙又要他的两个傻弟弟去找,最后从麻将桌上找了回来,当然钱肯定没了。
真是把老父亲活活气死了,挣扎着一把老骨头,跟两个傻儿子锯了院子里的两棵树,由于是木匠,做了一个简易的棺木。而刚刚做完活,那些做活的工具就被A拿走卖掉了。


图文无关
5、拿走弟弟卖命钱
祸不单行,父母相继去世后,A把他们草草入葬。两个傻弟弟跟村里人去外面干活,由于智商有问题,在铁路上出了事,最后赔偿了一些钱,被A领走没多久就全输完了。
最后A的老婆也跟他离婚了,他的儿子也不认他了,他仍然我行我素,平时靠坑蒙拐骗获得一些收入,然后就是赌,本村人不跟他赌,他就去别的村。


图文无关
结局:
最终由于欠债太多,被人催债,逃跑的时候撞断了一条腿。被送回了老家,而老家已经没有人了,前妻好心收留治疗,最终由于伤病复发,去世了。
不知道A到了九泉之下见到父母会是什么表情!
有时候真的应了那句话:人在做,天再看!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鸡腿大宝V

赞同来自:

不被父母爱的孩子,多么心酸的几个字!
我的心很脆弱,看到这几个字,眼泪就想掉下来。
无意控诉父母。因为毕竟我家有三个孩子,作为老大的姐姐我,还有两个弟弟。父母带大我们不容易。也可能不是不爱吧,只是表达的方式让我们觉得不爱。
这句话好像就是在描述自己一样。
这个话题,不敢轻易触及却又无法逃避。


从我记事起,印象里我妈的脾气就比较暴。每次做错事情,非打即骂。次数多了,这样的情况,也便成了常态。习惯了她这样的方式,便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因为知道做不好,可能幼小的我要面对的就是一场腥风血雨。我努力学习,受到老师的表扬,我努力帮她干家务,希望她满意别对我发脾气。我知道她在为我们努力的付出,很辛苦,很累,很不容易,可是却奢侈的希望能每天能看到她的笑颜。记得小学音乐课学过一首歌,只要妈妈露笑脸,全家喜洋洋。觉得那首歌真是太理解我了,我真的每天都是这么想的,想我的妈妈每天对我们多笑一笑。


后来从初四开始住校,高中,大学,毕业工作,跟她一起住的时间就少了很多很多。那种每次回家抱着父母说悄悄话撒娇的感觉我很羡慕却也没有经历过。再后来,我也学着每次回家抱一下他们,虽然有些僵硬却也比之前好了太多。可是很多时候,聊着天,还是会陷入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总是找不到那种交心的感觉。
从毕业实习,就没再要过他们一分钱。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以及给他们的红包。总是想尽办法想让他们开心。想让他们从我身上找到满足感。仿佛这样,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听到他们跟别人炫耀,这是闺女给买的,那是闺女给买的,才会觉得自豪,仿佛他们的肯定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外表开朗,内心敏感,做事做人总是小心又谨慎。害怕做错事情,害怕别人的不肯定。


自己也做了妈妈。我也理解父母的不易。只是小时候的种种,种在心底太深太深了,怎么也无法连根拔除。我依旧很孝顺他们,不管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都想着依顺他们。可是我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心里的那种落寞,可能永远也不会消失了吧。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单单只是孝顺你么?时代不同,父母的眼界和期许应该也不同了吧?我希望我的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希望我的孩子内心平和充满爱意,更希望我的孩子内心坚定又充满自信。
拒绝做自私的父母,把你能给的爱都给孩子们吧。或许,你回收的就不仅仅是孝顺了,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他们对我们的爱!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人到中年风青

赞同来自:

谢谢邀请!你所说的孝顺值的是什么?我在现实中看到的是不被父母疼爱的孩子会仇恨父母,最多也就是不把恨表现出来而已!

nuan-56

赞同来自:

父母偏心,太多了。

田园诗6

赞同来自:

孝你!不可能。

自由的荡啊荡

赞同来自:

因为渴望被认同,渴望被爱。不被父母爱的孩子靠自己,还早熟,知道是自己的父母,怎么样都会报答,不会像被宠坏的觉得父母的爱都是应该的。

追龙逐凤

赞同来自:

很简单: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骗爱的有恃无恐!

碧水青莲508

赞同来自:

家庭里那些不被宠爱的孩子, 在父母年老后, 孝顺的反而更多。 究其原因,简单分析如下, 被宠爱的孩子一直会被宠爱, 以至于哪怕在成年后, 他也想享受那种被呵护的感觉, 一个拥有被宠爱的孩子心理的人, 不会理解,宠爱一个人, 是需要金钱,时间,体力的付出的, 甚至,他会认为,别人宠爱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他没有想到,被宠爱,就要去额外付出。 而那种没有被宠爱, 甚至被有些排斥的小孩, 却更早的取得了自立, 家庭温暖的缺乏,让他从小就变得更独立自强, 他清楚的看到,人一定要靠自己, 因为,假设你没有那么重要, 连亲生父母都不太想帮你。 反倒在他成年后,更能体味那种被人无私的养育成人, 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值得尊重和孝敬。 还有,过早懂得人情有冷暖, 反倒让他们具备了更多得平常心, 那就是,可能你没做错任何事, 但是,依然有人不会喜欢你, 拥有这种平常心的人, 不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不会认为自己总是最重要的那个人, 那么,做起事来,他的耐心和韧性都将是一流的, 反倒容易做成大事情。

掘陵童子

赞同来自:

胡说八道,我父母就不爱我,我不孝顺

Joyce822

赞同来自:

为了得到爱

用户281733625

赞同来自:

为了得到爱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