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活也要有“诗意”

炫花烬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26 次浏览 • 2018-11-22 17:54 • 来自相关话题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小雨
刚刚陪宝贝朗读了一遍古诗,从《江南》读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近30首古诗,用了大概2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
我们俩朗读的过程,很自然、很顺利、也很开心!有时我读出诗的题目,宝贝说出诗的作者或者出处;有时我读诗的上一句,宝贝读下一句;有时我提开头两个字,宝贝就可以读完一整句……就是这样一幅“诗意”和谐的亲子相处画面。
坚持这个习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宝给我的启发。大宝小的时候,童谣、儿歌跟着我说上几遍,边可以脱口而出背诵下来了!这也是我发现小孩子记忆力超强的开始!

也让我感觉到,孩子记忆力这么好的时候,不陪着孩子一起朗读一些我们国家传统的文学内容,实在是有愧于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因此,从孩子刚会讲话起,我就一直坚持着,每天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和宝贝一起朗读古诗、阅读绘本故事!
孩子毕竟还小,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不耐烦、不愿意读的时候。我会尽量拖着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疲惫的身体,去和孩子耐心的讲道理,比如看着提不起精神不想朗读古诗的孩子,我会说“读古诗,也是我们家每天生活必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妈妈会给出规定的时间让你们俩看动画片一样啊!看动画片可以让我们开心、放松!读古诗也会让我们感到很有趣的!……”说心里话,宝贝能坚持下来,确实挺不容易的,但是,主要是做家长的从小要给孩子树立好规矩意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每天要读多少首古诗?读多长时间?要和孩子约定好!
朗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可态度过于强硬,否则会适得其反。针对于,孩子年龄小的特点,首先,不要以读的数量多为目的去读,而是先考虑去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来开始朗读。同时,和孩子一起朗读,对家长的朗读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如,我自认为自己的朗读功底不够,读出来的文字比较缺乏感情!但是,为了可以带动宝贝,有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我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空闲时间我会自己对着手机一遍遍录音,再一遍遍听自己的录音,针对发音不标准,语调干涩的地方,还会再反复琢磨!
然后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段,陪着孩子一起静静的读!
今年我和大宝一起参加了公众号《林清玄读书会》“第一届‘清玄杯’公益朗读”比赛活动,我和孩子同时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虽然没有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但这个结果也算是对我俩的一种鼓励吧!当然也是努力后的一种收获!

陪伴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是一个需要慢的过程,绝不可去拔苗助长!也是一个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影响孩子的过程!
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还会继续陪着孩子一起坚持朗读的习惯!
让孩子的童年过的有趣而有“诗意”! 查看全部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小雨
刚刚陪宝贝朗读了一遍古诗,从《江南》读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近30首古诗,用了大概25分钟多一点的时间。
我们俩朗读的过程,很自然、很顺利、也很开心!有时我读出诗的题目,宝贝说出诗的作者或者出处;有时我读诗的上一句,宝贝读下一句;有时我提开头两个字,宝贝就可以读完一整句……就是这样一幅“诗意”和谐的亲子相处画面。
坚持这个习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大宝给我的启发。大宝小的时候,童谣、儿歌跟着我说上几遍,边可以脱口而出背诵下来了!这也是我发现小孩子记忆力超强的开始!

也让我感觉到,孩子记忆力这么好的时候,不陪着孩子一起朗读一些我们国家传统的文学内容,实在是有愧于为人父母的责任与义务!
因此,从孩子刚会讲话起,我就一直坚持着,每天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和宝贝一起朗读古诗、阅读绘本故事!
孩子毕竟还小,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不耐烦、不愿意读的时候。我会尽量拖着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疲惫的身体,去和孩子耐心的讲道理,比如看着提不起精神不想朗读古诗的孩子,我会说“读古诗,也是我们家每天生活必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妈妈会给出规定的时间让你们俩看动画片一样啊!看动画片可以让我们开心、放松!读古诗也会让我们感到很有趣的!……”说心里话,宝贝能坚持下来,确实挺不容易的,但是,主要是做家长的从小要给孩子树立好规矩意识,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定每天要读多少首古诗?读多长时间?要和孩子约定好!
朗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这个过程中,家长不可态度过于强硬,否则会适得其反。针对于,孩子年龄小的特点,首先,不要以读的数量多为目的去读,而是先考虑去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来开始朗读。同时,和孩子一起朗读,对家长的朗读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如,我自认为自己的朗读功底不够,读出来的文字比较缺乏感情!但是,为了可以带动宝贝,有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我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空闲时间我会自己对着手机一遍遍录音,再一遍遍听自己的录音,针对发音不标准,语调干涩的地方,还会再反复琢磨!
然后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段,陪着孩子一起静静的读!
今年我和大宝一起参加了公众号《林清玄读书会》“第一届‘清玄杯’公益朗读”比赛活动,我和孩子同时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虽然没有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但这个结果也算是对我俩的一种鼓励吧!当然也是努力后的一种收获!

陪伴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是一个需要慢的过程,绝不可去拔苗助长!也是一个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影响孩子的过程!
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还会继续陪着孩子一起坚持朗读的习惯!
让孩子的童年过的有趣而有“诗意”!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读《无声告白》有感

_Amour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00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无声告白》,作者:[美]伍绮诗,译者:孙璐
这本书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回想自己的童年,有些情节非常感同身受,也引发不断的思考与假设。阅读过程中会有些艰难,有时会看不下去。读完后,跟着书中的情节发展,最后会有些许释怀。
[h3]01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h3]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尽管还不知道莉迪亚是谁,而“他们”又是谁。
接着读下去,莉迪亚是“他们”最钟爱的女儿,同时,“他们”还有大儿子和小女儿。“他们”是父亲和母亲。莉迪来死了,她的亲人们还不知道,悲凉感扑面而来。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在猜测,莉迪亚死的时候,会是觉得解脱轻松呢还是孤独痛苦呢?
读完全本书的时候,感悟到另外的一层意思,“他们”不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更不知道莉迪亚死的原因。







[h3]02 那些沙子[/h3]沙堆效应:堆沙子时,沙子可以一直往上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小沙堆。当沙堆高到一定程度,落下最后一粒沙子后,看似突然,却必然地会引起整个沙堆的“崩溃”。
上个星期她没通过驾照考试,让全家人大吃一惊,父亲为此甚至都不让她坐在驾驶座上。
父母都希望子女是完美无瑕的,任何方面都是最好的,他们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于是,当子女偶尔达不到他们预期或者说是幻想的时候,他们先是大吃一惊,然后是愤怒,就好像他们被羞辱了一样。
她脑子里旋转着的念头并非“我为什么错过了”,而是“你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本事”。内斯是在她眼皮底下摇摇晃晃学会了走路的,可她却不记得莉迪亚是什么时候学会站立的。
母亲想要知道孩子的一切!当莉迪亚在无意中已经学会走路时,母亲吓了一跳,接着想到的并非是“我为什么错过了”,而是隐隐的愤怒以及被“女儿背叛”的感觉。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占有欲与控制欲。
不说父母与孩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越是亲密的朋友,我们分享更多的秘密和隐私,一般也以两人之间分享过的秘密和隐私来判断亲密与否。
当朋友做了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是一般朋友,我们不会有任何感觉;如果是较为亲密的朋友,我们会诧异,微微生气,会想要弄清楚缘由,“为什么不告诉我?”尤其是“其他朋友都知道,就我不知道”的情况,然后我们再来调整对这位朋友的印象,甚至是与他之间的关系。
但还有一种朋友,叫做知己, 朋友中更加偏向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他们着重感情、情绪的交流,他们精神上互相支持,不会过多分享秘密和隐私,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欣赏与祝福。
希望朋友之间更多些理解与祝福,希望父母与子女间更多些鼓励与支持,希望我们都成为“知己”。
虽然玛丽琳不愿承认,但是,她临死时希望看到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莉迪亚——不是内斯或者汉娜,甚至不是詹姆斯,莉迪亚一直是她最先想到并且时刻惦念的孩子。
莉迪亚长得最像母亲,莉迪亚承载着母亲一生的遗憾,母亲一定是希望莉迪亚完成 她的遗憾,成为她想象中的人——医生,过着她想要过的生活,这样,母亲临终前,看到自己的女儿(“替身”)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是不是会觉得无憾了?
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到莉迪亚身上,忽视女儿自己的意愿,反而作为强硬的监督者。自己的梦想实现不了,却不去自我调整,非要在女儿身上实现,有些太执着了,如果梦想实现不了,可以给梦想转个弯,一生太长,珍贵的事情太多,离了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或事,没有必要事事都如自己的心意。
她虽然赶不上了,但莉迪亚还来得及。玛丽琳不会与她的母亲一样,把女儿限制在丈夫和家庭的禁锢之内,过一辈子平淡麻木的生活。她会帮助莉迪亚实现她力所能及的目标,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庇护她,像培育观赏玫瑰一样,帮助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它的茎秆塑造成完美的形状。
玛丽琳的母亲将自己的想法加给玛丽琳,一直期望玛丽琳嫁一位哈佛优秀男人,做家庭主妇,过平淡的生活。玛丽琳一直在勇敢的挣脱,她聪明,她好学,却因为爱情或者说是任性,梦想落空,尝试再次追梦,却还是因为怀孕半途而废。
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她梦想的方式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她这么做,是为了女儿好,为了女儿不过令她痛苦的生活。
虽然是美国的故事,在中国的家庭更是常见,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将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要,甚至到了只看成绩的地步。像书中的母亲一样,不允许孩子放学后出去玩,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成绩下滑一点就异常愤怒,苛责打骂时有。
但同时,他们又很爱孩子,为孩子牺牲了很多,甚至忽视伴侣及其他的孩子,生活方面照顾的无微不至,宁愿自己再牺牲些也不愿累到了孩子,口头上常常说着“我这是为了你好......”他们一直再向孩子灌输着一个观念:为了报答父母,必须要考出好成绩。
在这爱与压力并存的家庭中,想要顺从却委屈着自己,想要好好的爱却又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想着父母们的初衷与照顾,想要理解体谅却总是化解不了那些真实的情绪。

还不算太晚。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

许下最后一个承诺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为了封存和实现她的承诺,她一定要这样做。她轻轻地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

她能做到,她很肯定。只需要踢水,她就能一路游向码头,攀上那些木板,离开水面。明天早晨,她要问问内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样的,她要让他讲讲他遇到的人,上过些什么课。她要告诉他,他会在哈佛度过美好的时光。
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这是莉迪亚最后做的事情,她决心要改变这一切,她决心要做她想做的事情,为此,不会游泳的她,挑战从湖中心游到码头......她以为,只要下定了决心就一定能够做到,可惜......
上面的引文有所删减,书中的原文更加令人惋惜。莉迪亚从来都是爱的,爱她的母亲,爱她的父亲,爱她的哥哥和妹妹,她不是想要自杀,她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只是太晚了,她还没有学会游泳。
[h3]03 无声告白[/h3]这本书当然不是只写了莉迪亚,而是由莉迪亚为线,写了莉迪亚聪明倔强却又不得不放弃梦想的母亲玛丽琳,莉迪亚优秀自卑且时时刻刻想要别人保持一致的父亲詹姆斯,莉迪亚被父母忽视的同时又顽强成长的哥哥内斯,莉迪亚被全家人忽略的默默爱着所有人的小天使汉娜,还有她唯一的朋友,一厢情愿的爱着内斯的杰克,书中的人物平凡中都有着闪光点,尤其是汉娜,被所有人忽视,没有委屈,没有不满,如同小天使一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所有的人,读起来令人触动。
书的英文名字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很直白。中文翻译为“无声告白”,非常有韵味,使人忍不住去思考,无声告白,未说出口的告白是什么呢?
是莉迪亚许愿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是内斯期望父亲的温和对待?
是汉娜和杰克那些从未说出口的爱?
还是玛丽琳和詹姆斯之间的相濡以沫?
无声告白,每个人都在无声告白,那些未说出口的爱,究竟为什么说不出口呢?









<喜欢请点赞哟~> 查看全部

《无声告白》,作者:[美]伍绮诗,译者:孙璐
这本书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回想自己的童年,有些情节非常感同身受,也引发不断的思考与假设。阅读过程中会有些艰难,有时会看不下去。读完后,跟着书中的情节发展,最后会有些许释怀。
[h3]01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h3]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给我非常大的震撼。尽管还不知道莉迪亚是谁,而“他们”又是谁。
接着读下去,莉迪亚是“他们”最钟爱的女儿,同时,“他们”还有大儿子和小女儿。“他们”是父亲和母亲。莉迪来死了,她的亲人们还不知道,悲凉感扑面而来。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在猜测,莉迪亚死的时候,会是觉得解脱轻松呢还是孤独痛苦呢?
读完全本书的时候,感悟到另外的一层意思,“他们”不知道莉迪亚已经死了,“他们”更不知道莉迪亚死的原因。







[h3]02 那些沙子[/h3]沙堆效应:堆沙子时,沙子可以一直往上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小沙堆。当沙堆高到一定程度,落下最后一粒沙子后,看似突然,却必然地会引起整个沙堆的“崩溃”。

上个星期她没通过驾照考试,让全家人大吃一惊,父亲为此甚至都不让她坐在驾驶座上。

父母都希望子女是完美无瑕的,任何方面都是最好的,他们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于是,当子女偶尔达不到他们预期或者说是幻想的时候,他们先是大吃一惊,然后是愤怒,就好像他们被羞辱了一样。

她脑子里旋转着的念头并非“我为什么错过了”,而是“你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本事”。内斯是在她眼皮底下摇摇晃晃学会了走路的,可她却不记得莉迪亚是什么时候学会站立的。

母亲想要知道孩子的一切!当莉迪亚在无意中已经学会走路时,母亲吓了一跳,接着想到的并非是“我为什么错过了”,而是隐隐的愤怒以及被“女儿背叛”的感觉。从中感受到浓浓的占有欲与控制欲。
不说父母与孩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越是亲密的朋友,我们分享更多的秘密和隐私,一般也以两人之间分享过的秘密和隐私来判断亲密与否。
当朋友做了一件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如果是一般朋友,我们不会有任何感觉;如果是较为亲密的朋友,我们会诧异,微微生气,会想要弄清楚缘由,“为什么不告诉我?”尤其是“其他朋友都知道,就我不知道”的情况,然后我们再来调整对这位朋友的印象,甚至是与他之间的关系。
但还有一种朋友,叫做知己, 朋友中更加偏向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他们着重感情、情绪的交流,他们精神上互相支持,不会过多分享秘密和隐私,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欣赏与祝福。
希望朋友之间更多些理解与祝福,希望父母与子女间更多些鼓励与支持,希望我们都成为“知己”。

虽然玛丽琳不愿承认,但是,她临死时希望看到的最后一个人,就是莉迪亚——不是内斯或者汉娜,甚至不是詹姆斯,莉迪亚一直是她最先想到并且时刻惦念的孩子。

莉迪亚长得最像母亲,莉迪亚承载着母亲一生的遗憾,母亲一定是希望莉迪亚完成 她的遗憾,成为她想象中的人——医生,过着她想要过的生活,这样,母亲临终前,看到自己的女儿(“替身”)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是不是会觉得无憾了?
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到莉迪亚身上,忽视女儿自己的意愿,反而作为强硬的监督者。自己的梦想实现不了,却不去自我调整,非要在女儿身上实现,有些太执着了,如果梦想实现不了,可以给梦想转个弯,一生太长,珍贵的事情太多,离了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全心全意投入的人或事,没有必要事事都如自己的心意。

她虽然赶不上了,但莉迪亚还来得及。玛丽琳不会与她的母亲一样,把女儿限制在丈夫和家庭的禁锢之内,过一辈子平淡麻木的生活。她会帮助莉迪亚实现她力所能及的目标,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庇护她,像培育观赏玫瑰一样,帮助它成长,用木棍支撑它,把它的茎秆塑造成完美的形状。

玛丽琳的母亲将自己的想法加给玛丽琳,一直期望玛丽琳嫁一位哈佛优秀男人,做家庭主妇,过平淡的生活。玛丽琳一直在勇敢的挣脱,她聪明,她好学,却因为爱情或者说是任性,梦想落空,尝试再次追梦,却还是因为怀孕半途而废。
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她梦想的方式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她理所当然的认为,她这么做,是为了女儿好,为了女儿不过令她痛苦的生活。
虽然是美国的故事,在中国的家庭更是常见,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父母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将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非常重要,甚至到了只看成绩的地步。像书中的母亲一样,不允许孩子放学后出去玩,给孩子布置大量的作业,成绩下滑一点就异常愤怒,苛责打骂时有。
但同时,他们又很爱孩子,为孩子牺牲了很多,甚至忽视伴侣及其他的孩子,生活方面照顾的无微不至,宁愿自己再牺牲些也不愿累到了孩子,口头上常常说着“我这是为了你好......”他们一直再向孩子灌输着一个观念:为了报答父母,必须要考出好成绩。
在这爱与压力并存的家庭中,想要顺从却委屈着自己,想要好好的爱却又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想着父母们的初衷与照顾,想要理解体谅却总是化解不了那些真实的情绪。


还不算太晚。莉迪亚在码头上许下新的承诺,这一次,是对她自己许的。她将重新开始。她会告诉她的母亲,够了。就算她物理不及格,就算她永远当不成医生,那也没关系。她还会告诉母亲,还不算太晚。一切都不晚。她要把项链和书还给父亲,她再也不会把只有拨号音的听筒扣在耳朵上,她再也不会假装成另一个人了。从现在开始,她要做她想做的事情。

许下最后一个承诺的时候,莉迪亚明白了她要怎么做,如何重新开始,从头开始,这样,她就再也不用害怕孤独了。为了封存和实现她的承诺,她一定要这样做。她轻轻地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

她能做到,她很肯定。只需要踢水,她就能一路游向码头,攀上那些木板,离开水面。明天早晨,她要问问内斯哈佛的事情,那里是什么样的,她要让他讲讲他遇到的人,上过些什么课。她要告诉他,他会在哈佛度过美好的时光。
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

这是莉迪亚最后做的事情,她决心要改变这一切,她决心要做她想做的事情,为此,不会游泳的她,挑战从湖中心游到码头......她以为,只要下定了决心就一定能够做到,可惜......
上面的引文有所删减,书中的原文更加令人惋惜。莉迪亚从来都是爱的,爱她的母亲,爱她的父亲,爱她的哥哥和妹妹,她不是想要自杀,她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只是太晚了,她还没有学会游泳。
[h3]03 无声告白[/h3]这本书当然不是只写了莉迪亚,而是由莉迪亚为线,写了莉迪亚聪明倔强却又不得不放弃梦想的母亲玛丽琳,莉迪亚优秀自卑且时时刻刻想要别人保持一致的父亲詹姆斯,莉迪亚被父母忽视的同时又顽强成长的哥哥内斯,莉迪亚被全家人忽略的默默爱着所有人的小天使汉娜,还有她唯一的朋友,一厢情愿的爱着内斯的杰克,书中的人物平凡中都有着闪光点,尤其是汉娜,被所有人忽视,没有委屈,没有不满,如同小天使一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所有的人,读起来令人触动。
书的英文名字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很直白。中文翻译为“无声告白”,非常有韵味,使人忍不住去思考,无声告白,未说出口的告白是什么呢?
是莉迪亚许愿要实现母亲的每一个意愿?
是内斯期望父亲的温和对待?
是汉娜和杰克那些从未说出口的爱?
还是玛丽琳和詹姆斯之间的相濡以沫?
无声告白,每个人都在无声告白,那些未说出口的爱,究竟为什么说不出口呢?









<喜欢请点赞哟~>









这些食物千万别给孩子吃,盐分高的惊人,吃起来还不咸!

月亮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8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昨天,我在网上给小样买儿童酱油。看到新出了一款韩国产的儿童酱油,就点进去看看。
只见产品介绍里醒目地标着“专为宝宝设计”“减盐配方”等字样。
小样妈又去看了评论区。好多妈妈都留言说,“酱油不咸”“宝宝很喜欢”“已回购多次”。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不过小样妈并没有急着下单,而是和往常一样,先去找产品的营养成分表。







就是上面这张表。有没有很眼熟?一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有这张“营养成分表”。
可以看到,成分表的最后一行标着,每份28克酱油的钠含量是2333mg。
简单换算成100克的酱油,钠含量就是8332mg!!!
什么,8332mg?!
要知道,超市卖的普通酱油,100克的钠含量也不过只有5000~6000mg左右。
8000mg这么高的,小样妈还真没见过。
想到评论里那些说“酱油不咸”“回购多次”的妈妈们,突然好心疼她们的宝宝。
因为妈妈的好心,孩子们莫名多吃了多少盐哪。







01 多吃盐危害大,家长们要警惕
虽然现在的儿科医生一般都会强调,一岁以前不要给孩子加盐。
很多老人还是会不以为意。

“不加盐没味道,孩子怎么肯多吃点呢?”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吃大的,不是没事吗?”

每次听到老人这么说,小样妈都很想说一句,“您不是每天都在吃降压药吗?怎么能说“没事”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过多的盐摄入与高血压、胃癌和脑卒中有关。”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虽然高血压这种病现在已经很普遍了,但普遍不等于不严重。







如果控制不当,脑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都会接踵而来,万万马虎不得。
所以我们不仅要自己吃的清淡,更要让孩子少吃盐,从小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02 不同年龄的孩子,每天该吃多少盐?
想让老人和孩子吃得清淡些,还有一个bug,就是老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吃得咸。
“没放多少盐啊,一点都不咸。”这几乎是老人们的口头禅了。
其实咸淡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跟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多争论无疑。
小样妈还是给几个数据,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每天推荐的食盐摄入量是不超过6克。
然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国人每天实际吃下的盐,平均达到了10.5克,比建议的6克超出了整整4.5克。
另外一个数据是不同年龄孩子,每天建议的钠摄入量。小样妈帮大家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了。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从这张表可以直观地知道:孩子们需要吃的盐,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多的!
比如1-3岁的孩子,每天只需要摄入700mg钠,换算成食盐是少于2克,连成人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和孩子吃同样咸淡的饭菜,显然是不合适的。孩子就应该比大人吃得淡。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1克盐是多少呢?完全没概念啊。”
小样妈也给大家找了张图做参考,是不是很贴心呢? 







照片上的勺子是茶匙,也就是喝咖啡用的小勺子。
左边勺子里是1克盐的量,真的是一小撮啊。
右边勺子是5克盐的份量。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一日三餐外加零食、宵夜可以吃下的全部盐。是不是比想象的少很多?
所以下次做饭,可得少放点,再少放点盐了。

03 怎么计算包装食品中,孩子吃下了多少盐?
我们每天吃下的盐,无非是两个来源。
一是家里或饭店里吃的饭菜,二是超市、网上买的各种带包装的食品。







选购带包装食品时,我们一定要学会看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因为它可以直接告诉我们,面前这袋零食到底包含了多少盐。
先给大家做个有趣的测试。这个测试来自英国BBC网站。
一块蓝莓松饼,和60克薯片,哪样食物可能含有更多盐呢?







小样妈凭直觉选了薯片。毕竟人家是咸的嘛。
然而真相是,甜甜的松饼可能含有更多盐分!
一方面,甜味会欺骗舌头,让我们尝不出咸味。
另一方面,发酵松饼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小苏打,就是含有钠的。虽然它吃起来并不咸,可一样会让我们血压上升。
所以我们在买包装食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而不是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或是我们的舌头。
具体怎么看呢?小样妈找了一款饼干的营养成分表给大家举个例子。







首先,找到标有钠含量的一行,一般都在成分表的最底端。上图里写着“873毫克”。
然后,我们要检查一下第一行的单位,是不是“每100克”。
如果单位是“每份28克”之类的,就要把钠含量折算成“每100克”对应的量。
接着是第三步,把得到的每100克食物的钠含量,和孩子每天需要的钠含量做比较。
比如3岁的孩子每天只需要700毫克钠。那么这款钠含量高达873毫克的饼干,孩子就不能多吃了。
要是大家觉得这样算太麻烦,再送你们两个窍门。
一是直接看最右边一栏的NRV%值(营养素参考数值)。这个值表示该营养素(比如钠)占到一个成年人每日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这个值超过30%的食品,钠含量都很高,要少吃。
第二个窍门就是货比三家。
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多找几个牌子比较一下,买钠含量较低的。

04 让孩子少吃盐的贴心小提示
最后给大家总结几个少吃盐的小提示。
1. 做菜时,最好能用定量的盐勺,不要凭感觉放盐。
2.临出锅时再放盐,可以减少盐的用量。
3. 糖会掩盖咸味,所以做菜时也要少放糖。
4. 多用天然食物调味(醋、香料、柠檬汁、番茄等)。







5.煮汤时一定要少放盐。否则多喝几碗汤,盐就超标了。
6.减少外出用餐。太咸的菜可以用水涮一涮。
7. 避开高盐食品。
如薯片、饼干、方便面、蜜饯、芝士、火腿肠、三明治、披萨等。
还有各种调味品。
如酱油、鸡精、味精、甜面酱、番茄酱(是的,这家伙钠含量也很高)等。
8.选购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营养成分表哦。
今天的文章信息量比较大。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少吃盐,没毛病”。
我们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清淡口味,自己也要注意少吃盐。
这样将来退休了,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老伴周游世界、安享晚年呀。
要是觉得今天的文章有用,就请转发支持小样妈吧~
猜 你 想 看
给孩子吃维生素D,你最关心的8个问题在这里
蔡少芬这样教女儿防拐知识,比说一百遍“别跟陌生人走”都管用 查看全部

昨天,我在网上给小样买儿童酱油。看到新出了一款韩国产的儿童酱油,就点进去看看。
只见产品介绍里醒目地标着“专为宝宝设计”“减盐配方”等字样。
小样妈又去看了评论区。好多妈妈都留言说,“酱油不咸”“宝宝很喜欢”“已回购多次”。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不过小样妈并没有急着下单,而是和往常一样,先去找产品的营养成分表







就是上面这张表。有没有很眼熟?一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会有这张“营养成分表”。
可以看到,成分表的最后一行标着,每份28克酱油的钠含量是2333mg。
简单换算成100克的酱油,钠含量就是8332mg!!!
什么,8332mg?!
要知道,超市卖的普通酱油,100克的钠含量也不过只有5000~6000mg左右。
8000mg这么高的,小样妈还真没见过。
想到评论里那些说“酱油不咸”“回购多次”的妈妈们,突然好心疼她们的宝宝。
因为妈妈的好心,孩子们莫名多吃了多少盐哪。







01 多吃盐危害大,家长们要警惕

虽然现在的儿科医生一般都会强调,一岁以前不要给孩子加盐。
很多老人还是会不以为意。


“不加盐没味道,孩子怎么肯多吃点呢?”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么吃大的,不是没事吗?”

每次听到老人这么说,小样妈都很想说一句,“您不是每天都在吃降压药吗?怎么能说“没事”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过多的盐摄入与高血压、胃癌和脑卒中有关。”脑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虽然高血压这种病现在已经很普遍了,但普遍不等于不严重







如果控制不当,脑中风、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疾病都会接踵而来,万万马虎不得。
所以我们不仅要自己吃的清淡,更要让孩子少吃盐,从小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02 不同年龄的孩子,每天该吃多少盐?

想让老人和孩子吃得清淡些,还有一个bug,就是老人根本不觉得自己吃得咸
“没放多少盐啊,一点都不咸。”这几乎是老人们的口头禅了。
其实咸淡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跟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多争论无疑。
小样妈还是给几个数据,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年人每天推荐的食盐摄入量是不超过6克
然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国人每天实际吃下的盐,平均达到了10.5克,比建议的6克超出了整整4.5克。
另外一个数据是不同年龄孩子,每天建议的钠摄入量。小样妈帮大家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了。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从这张表可以直观地知道:孩子们需要吃的盐,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多的!
比如1-3岁的孩子,每天只需要摄入700mg钠,换算成食盐是少于2克,连成人的一半都不到。
所以和孩子吃同样咸淡的饭菜,显然是不合适的。孩子就应该比大人吃得淡。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那1克盐是多少呢?完全没概念啊。”
小样妈也给大家找了张图做参考,是不是很贴心呢? 







照片上的勺子是茶匙,也就是喝咖啡用的小勺子。
左边勺子里是1克盐的量,真的是一小撮啊。
右边勺子是5克盐的份量。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一日三餐外加零食、宵夜可以吃下的全部盐。是不是比想象的少很多?
所以下次做饭,可得少放点,再少放点盐了。

03 怎么计算包装食品中,孩子吃下了多少盐?

我们每天吃下的盐,无非是两个来源。
一是家里或饭店里吃的饭菜,二是超市、网上买的各种带包装的食品







选购带包装食品时,我们一定要学会看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因为它可以直接告诉我们,面前这袋零食到底包含了多少盐。
先给大家做个有趣的测试。这个测试来自英国BBC网站
一块蓝莓松饼,和60克薯片,哪样食物可能含有更多盐呢?







小样妈凭直觉选了薯片。毕竟人家是咸的嘛。
然而真相是,甜甜的松饼可能含有更多盐分!
一方面,甜味会欺骗舌头,让我们尝不出咸味。
另一方面,发酵松饼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小苏打,就是含有钠的。虽然它吃起来并不咸,可一样会让我们血压上升。
所以我们在买包装食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一看营养成分表,而不是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或是我们的舌头。
具体怎么看呢?小样妈找了一款饼干的营养成分表给大家举个例子。







首先,找到标有钠含量的一行,一般都在成分表的最底端。上图里写着“873毫克”。
然后,我们要检查一下第一行的单位,是不是“每100克”
如果单位是“每份28克”之类的,就要把钠含量折算成“每100克”对应的量。
接着是第三步,把得到的每100克食物的钠含量,和孩子每天需要的钠含量做比较。
比如3岁的孩子每天只需要700毫克钠。那么这款钠含量高达873毫克的饼干,孩子就不能多吃了。
要是大家觉得这样算太麻烦,再送你们两个窍门
一是直接看最右边一栏的NRV%值(营养素参考数值)。这个值表示该营养素(比如钠)占到一个成年人每日所需营养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这个值超过30%的食品,钠含量都很高,要少吃
第二个窍门就是货比三家
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多找几个牌子比较一下,买钠含量较低的。

04 让孩子少吃盐的贴心小提示

最后给大家总结几个少吃盐的小提示。
1. 做菜时,最好能用定量的盐勺,不要凭感觉放盐。
2.临出锅时再放盐,可以减少盐的用量。
3. 糖会掩盖咸味,所以做菜时也要少放糖
4. 多用天然食物调味(醋、香料、柠檬汁、番茄等)。







5.煮汤时一定要少放盐。否则多喝几碗汤,盐就超标了。
6.减少外出用餐。太咸的菜可以用水涮一涮。
7. 避开高盐食品。
如薯片、饼干、方便面、蜜饯、芝士、火腿肠、三明治、披萨等。
还有各种调味品。
如酱油、鸡精、味精、甜面酱、番茄酱(是的,这家伙钠含量也很高)等。
8.选购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营养成分表哦。
今天的文章信息量比较大。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少吃盐,没毛病”
我们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清淡口味,自己也要注意少吃盐。
这样将来退休了,我们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和老伴周游世界、安享晚年呀。
要是觉得今天的文章有用,就请转发支持小样妈吧~

猜 你 想 看

给孩子吃维生素D,你最关心的8个问题在这里
蔡少芬这样教女儿防拐知识,比说一百遍“别跟陌生人走”都管用

打了孩子屁股以后

ebyept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8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肥雪在洗手间的儿童马桶上小便,她老是把手伸进马桶,说了两次她不听,我就轻轻打了她手。冷不防坐在门外的小混混突然打了我手臂一下,挺重的,他已经吵闹好几分钟,我就抄起他给他屁股上狠狠来了一下,责怪他“为什么老是莫名其妙打妈妈?开始在外面玩也是这样!”他吃痛,一副很难相信自己片刻之间已被打了屁股的表情,又急又气,对我作出凶样又要歇斯底里。孩子爷爷正在睡觉,我把他抱起来扔到洗手间,洗手间的风扇开启,他的声音就没那么大。“你再打妹妹我就把你打死!”他恨恨地说。原来这样是为他妹出头啊。我软了下来,柔声给他解释,他不听。我跟他说对不起让他也打我屁股,翘起屁股给他打,他打了两下之后情绪也缓和了。我就说“下次你可以先告诉妈妈不要打妹妹,这样妈妈就不会误会你啦”,不知道他有没记住。
他洗完澡,叫我去洗手间,我以为啥事,原来他给我看他屁股上的红印子。“妈妈你来看,你打我太重,我屁股都红了!”“哎呀我太坏啦!你再打我的屁股!”我又翘起屁股给他打,这么好机会他下了重手,我假装吃痛要哭,他心疼起来,“妈妈你别哭,对不起”,居然要亲我的屁股(一般他哪里痛我都亲一下),“别亲宝贝,屁股是臭的!”,他不理,还是亲了两下。哈哈哈哈哈! 查看全部

肥雪在洗手间的儿童马桶上小便,她老是把手伸进马桶,说了两次她不听,我就轻轻打了她手。冷不防坐在门外的小混混突然打了我手臂一下,挺重的,他已经吵闹好几分钟,我就抄起他给他屁股上狠狠来了一下,责怪他“为什么老是莫名其妙打妈妈?开始在外面玩也是这样!”他吃痛,一副很难相信自己片刻之间已被打了屁股的表情,又急又气,对我作出凶样又要歇斯底里。孩子爷爷正在睡觉,我把他抱起来扔到洗手间,洗手间的风扇开启,他的声音就没那么大。“你再打妹妹我就把你打死!”他恨恨地说。原来这样是为他妹出头啊。我软了下来,柔声给他解释,他不听。我跟他说对不起让他也打我屁股,翘起屁股给他打,他打了两下之后情绪也缓和了。我就说“下次你可以先告诉妈妈不要打妹妹,这样妈妈就不会误会你啦”,不知道他有没记住。
他洗完澡,叫我去洗手间,我以为啥事,原来他给我看他屁股上的红印子。“妈妈你来看,你打我太重,我屁股都红了!”“哎呀我太坏啦!你再打我的屁股!”我又翘起屁股给他打,这么好机会他下了重手,我假装吃痛要哭,他心疼起来,“妈妈你别哭,对不起”,居然要亲我的屁股(一般他哪里痛我都亲一下),“别亲宝贝,屁股是臭的!”,他不理,还是亲了两下。哈哈哈哈哈!








汤圆妈妈谈小月龄宝宝中文早教02,儿歌(童谣)抚触游戏之卷白菜

小七饭饭窝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9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在小步早教app上买了手指操课程,本来应该是妈妈做给宝宝看,或者妈妈宝宝一起做,本人在有一次给宝宝洗手时,很有创意地引入了这首童谣。

卷、卷、卷,卷完了白菜剥白菜。(用小湿毛巾从宝宝手背擦起,一根根擦完他的小手指)
剥、剥、剥,剥完了白菜洗白菜。(从他紧握的小拳头里抽出小拇指,擦一擦。接着一根根擦他剩下的四指)
洗、洗、洗,洗完了白菜切白菜。(用湿毛巾反复擦手心和手背)
切、切、切,切完了白菜炒白菜。(宝妈手掌做刀状,从手背顺着胳膊向上砍)
炒、炒、炒,炒完了白菜吃白菜。(宝妈手掌从肩膀往下一路翻炒到宝宝小手)
嗷呜嗷呜yummy yummy(这是自己加的,到吃白菜那里,宝妈表情夸张点,嗷呜嗷呜大口叫着,假装吃他的小拳头。继续夸张感叹,真好吃!Yummy Yummy!) 查看全部

在小步早教app上买了手指操课程,本来应该是妈妈做给宝宝看,或者妈妈宝宝一起做,本人在有一次给宝宝洗手时,很有创意地引入了这首童谣。

卷、卷、卷,卷完了白菜剥白菜。(用小湿毛巾从宝宝手背擦起,一根根擦完他的小手指)
剥、剥、剥,剥完了白菜洗白菜。(从他紧握的小拳头里抽出小拇指,擦一擦。接着一根根擦他剩下的四指)
洗、洗、洗,洗完了白菜切白菜。(用湿毛巾反复擦手心和手背)
切、切、切,切完了白菜炒白菜。(宝妈手掌做刀状,从手背顺着胳膊向上砍)
炒、炒、炒,炒完了白菜吃白菜。(宝妈手掌从肩膀往下一路翻炒到宝宝小手)
嗷呜嗷呜yummy yummy(这是自己加的,到吃白菜那里,宝妈表情夸张点,嗷呜嗷呜大口叫着,假装吃他的小拳头。继续夸张感叹,真好吃!Yummy Yummy!)

配对卡03

奕名的陈女ZM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2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快中秋国庆,临回家前总是很忙,最近也没什么时间画画,继续给女儿画的简笔画配对卡 查看全部

快中秋国庆,临回家前总是很忙,最近也没什么时间画画,继续给女儿画的简笔画配对卡
















































































汤圆妈妈谈小月龄宝宝英语早教04,儿歌(童谣)抚触游戏记载Little Flea

因为Ni.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42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能在叽里呱啦app上搜索到这首little flea的儿歌,根据涞涞妈提供的A Flea改编过来。自己摸索了十几首英语儿歌后,到了后面就能发现,只要宝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看懂英语儿歌的意思,然后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动作,就能自创出属于自己和宝宝独有的儿歌抚触游戏。小月龄宝宝的英语启蒙早教,真心简单得多。
这首小虫子Little Flea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听完就能唱出来,就算是如我等这种KTV唱歌跑调大王也能完美驾驭。等宝宝熟悉这首儿歌后,每次到最后那个惊喜的跺脚动作,他乐得连酒窝都笑出来了。
Creeping, creeping, little flea.(手指从脚趾开始缓慢爬动)
Up my leg and past my knee.(贴着宝宝的皮肤往上爬,爬过小腿,再爬过膝盖)
To my tummy, on he goes. (再爬到肚子,继续往上)
Past my chin and to my nose.(接着爬过下巴,继续往上,轻点下宝宝鼻子)
Now he's creeping down my chin.(手指从下巴开始,贴着宝宝的皮肤往下爬)
To my tummy once again.(向下爬到肚子这里)
Down my leg and past my knee.(继续向下,依次爬过了大腿和膝盖)
To my toes that little flea.(向下爬到了脚趾头那里,挠挠脚心)
Gotcha!(手扶孩子脚踝,脚踩床铺,做踩死小虫子的感觉) 查看全部

能在叽里呱啦app上搜索到这首little flea的儿歌,根据涞涞妈提供的A Flea改编过来。自己摸索了十几首英语儿歌后,到了后面就能发现,只要宝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看懂英语儿歌的意思,然后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动作,就能自创出属于自己和宝宝独有的儿歌抚触游戏。小月龄宝宝的英语启蒙早教,真心简单得多。
这首小虫子Little Flea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听完就能唱出来,就算是如我等这种KTV唱歌跑调大王也能完美驾驭。等宝宝熟悉这首儿歌后,每次到最后那个惊喜的跺脚动作,他乐得连酒窝都笑出来了。
Creeping, creeping, little flea.(手指从脚趾开始缓慢爬动)
Up my leg and past my knee.(贴着宝宝的皮肤往上爬,爬过小腿,再爬过膝盖)
To my tummy, on he goes. (再爬到肚子,继续往上)
Past my chin and to my nose.(接着爬过下巴,继续往上,轻点下宝宝鼻子)
Now he's creeping down my chin.(手指从下巴开始,贴着宝宝的皮肤往下爬)
To my tummy once again.(向下爬到肚子这里)
Down my leg and past my knee.(继续向下,依次爬过了大腿和膝盖)
To my toes that little flea.(向下爬到了脚趾头那里,挠挠脚心)
Gotcha!(手扶孩子脚踝,脚踩床铺,做踩死小虫子的感觉)

教育的爱与哀愁:孩子何时才有爱与自由

眉眼缱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4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文/简玦


很多年以前,无意中看到《好妈妈爱过好老师》,当时很快看完,而我看书比较拖,一般一年看不了一本书,可见这本书对我的吸引。
我看了这本书后,就把此书的教育理念宗旨奉为最高的家庭教育指南,后来也看过很多教育书,觉得都无法超越尹建莉老师这本《好》,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难题,回想此书,都能从中找到解惑的答案。
难怪社会有很多人把此书奉为“教育圣经”,我觉得确实如此。
尹建莉老师坚持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爱与自由”,家长应该知道人生的有限性,敬畏孩子的无限性,从而上升到人道主义高度,带着一颗谦卑心去爱孩子。
现在我们来看看,家长在自知或者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了孩子多少“爱与哀愁”。
打着爱与自由的名义,家长手中拿着多少“捆仙索”?
第一条“捆仙索”,就是完美期待
说到完美期待,几乎孩子还没生下来,家里的长辈,父母就寄托着多少祝福,多少对未来的预期,多少完美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光耀门庭。
孩子出生后,任何事情都会跟别家孩子比较,在比较中忐忑不安,总在怀疑纠结中,一会觉得自己孩子人中无敌,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就觉得自己孩子一无是处。
小至生活中各种琐事,孩子多大会说话,会走路,会自己吃饭,吃好不好,吃得多不多,快不快,甚至身高,发牙呀,似乎每一项指标,都在跟别人的孩子赛跑似的,只希望比别人又快又好,如果慢了,就会觉得担心,怀疑。
在家长的各种不淡定中,孩子们却一直在淡定的长大。反省自己,生活中也是各种完美期待,这些期待设定,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我们预期,家长失望之余会产生负面情绪,就会成为交流的阻碍。
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小学,我在各种焦虑中,和他开始了小学生活。我期待他一切完美,早起床,早吃饭,准时上学不迟到,回家立刻做作业,少看电视,早点洗刷上床睡觉。然后下一个循环又是一切无误,不出差错,孩子每天心情愉快的上学,跟老师和同学们相处愉快,天天进步。
多么完美的期待呀。我还和孩子制定了时间表,作息时间都有时间规划,孩子也愉快的一起参与讨论做好时间规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每天的东风,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孩子起不来,要慢慢哄,如果他闹脾气,也这天的早到,也是凉了。吃得慢,拖延,再到临门一脚,出门了,穿个鞋子,他都慢吞吞,太监光着急,皇帝根本不急的。
说好的回家做作业,坚持了几天完成得不错,有一天放学,遇到一个同学,两个男孩子玩疯了,完全忘记了时间任务,玩得晚,吃得迟,吃完了窝在椅子上看电视,跟我说:妈妈,我看一集就去做作业。
结果一屁股坐下去,他刚才的承诺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叫他起来怎么也叫不动,完了,没辙,拖延症上来,谁也打不败。各种商量各种威胁,他根本没听,看电视眼睛都直了。
我想等一会,看他自己是否自觉。奶奶坐不住,出来管了,骂他,骂哭了,乖乖去洗澡。
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对管理好孩子各种生活习惯的完美期待,我都无法自己控场,最后就是这样草草收场了。
我想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所有的完美设定,是一个误区,也是一厢情愿的天真。一切以抓住现场,做好应变和控制为主。
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榜样,温和坚定,不要在细节上太计较,也不能完全放松到孩子没了一切束缚。
我或者应该试着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控制时间,虽然操作起来肯定不是那么理想,因为刚开始,他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不知道要多长,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
但是首先我放下完美期待,承认孩子的各种真实,给孩子调整和适应的时间和空间。当然,最要紧的是,跟老人好好沟通,让他们少控制少唠叨,让孩子慢慢长大,不必着急。










第二条“捆仙索”,就是隐蔽的强权
说到隐蔽的强权,不说则已,一说都是泪呀。当尹老师谈到很多隐蔽强权的例子,真的是感慨良多,自责多多。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拿起这条“捆仙索”,绑架了孩子,甚至还摆出一切为孩子好的道貌岸然的姿态。
其实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孩子出去玩,要买玩具,哭着闹着一定要买。有时候哄不过来,就完全不理他,让他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中间各种威胁利诱,也是妈妈常患的通病。玩得太开心,不肯回家,又是一番强权下的各种斗智斗勇,最后才终于哄着骗着回了家。不肯吃饭,不肯吃家里饭桌上的饭菜,喜欢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孩子的诉求也是会经常得到父母粗暴的限制。
生活中各种各样隐蔽的强权,真的是比比皆是。
有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出门玩,到了隔壁的市里游玩。其实出门我有原则,就是不随便给孩子买玩具,怕养成他乱花钱的坏习惯。
玩到后来,老师给了孩子们任务,就是拿着购物单子去购物,完成任务后,孩子们自由逛,他看上了喜欢的小物件。
软磨硬泡,他一定要我买。我本来坚持咬定不放松的,后来想到一个老师说过,满足孩子,让他有幸福感,别让他的童年匮乏。
我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结果证明是对的,他开心的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了起来,那种开心,真的是彻底放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和光辉。
十几元的小东西,换来了孩子满满的幸福感,我觉得超值了。有时候家长放下一点所谓的原则,以孩子的诉求为前提,是不是会更人性,给我们的孩子更大的爱和自由呢?
孩子经常不会陈述表达,他们如果觉得不开心,就只会哭,或者生气来反抗。但是有情绪暴躁的时候,孩子的这种反应会让父母用更大的力量来压制他们。孩子们几乎很难反抗,因为这种明显或者隐蔽的强权,随处可见,家长们用得非常习惯和自然。
隐蔽的强权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各种强制,各种威胁,家长们为了控制孩子,也是无意中养成了各种“组合拳”,招式也是在斗争中逐步升级强大。
这些强权会变成家长们心中的执着,甚至有时候一点即燃,战争立刻爆发。
我经常思考,孩子在强权下的委屈,没有得到释放,压抑在心底,这个孩子会怎么样呢?他会形成负面情绪,心中积淀久了,会慢慢扭曲孩子心中的美好。这些负面情绪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显而易见,肯定是一种反抗和破坏的方式来表现的。对亲子关系的和谐是一种破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作为家长,是不是少些强权和招式,多些理解和沟通,多些宽容和自由,我们就更容易“看见”我们的孩子,这样亲子关系是不是更和谐,孩子会更自由和幸福?从而达成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第三条“捆仙索”,就是下意识的唠叨
跟孩子的相处,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大人们关心孩子,想要全面呵护孩子,时时关注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没感觉,等到孩子大了,能做的事情多了,父母的各种唠叨就更是密集了。
看电视多了,爷爷会说,你是个电视迷,坐不正了,立刻提醒,坐好了,怎么趴下了,咦,怎么看电视看到前面去了?回去坐好。
我家最常听到的,就是爷爷提着鞋子跟着孙子跑:鞋子鞋子,你又没穿鞋子。抓住,把鞋子塞到他脚底,不到一会儿,鞋子又脱脚了,他就非常敬业的立刻重复一轮提醒。
我去别人家,看到别人家根本不管孩子,孩子看电视睡着看,趴着看,自由着,也没什么事。我们家的管得多了,爷爷奶奶整天念叨,腰会折了,眼睛会看坏了。
很多孩子不穿鞋子从小乱跑,身体反而越来越壮实了。
爷爷奶奶唠叨习惯了,他们觉得是爱,唠叨是爱你呀,不爱还不管你呢。但是连我听来,这些唠叨都是小刀子,刀刀扎到心,不疼,扎不死人。但是会割伤人的,久而久之,还会生茧。结茧的过程,孩子的能量麻木了,积淀了很多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
我比较少唠叨孩子,有时候生气了会说一些,但是我天生不是很唠叨的人。我的责任是让两个老人少唠叨孩子,但是我几乎没办法,因为唠叨是天性,估计老人需要唠叨释放他们心中的负能量。就算我今天提醒了他们,他们明天照样犯,因为已经成了习惯和常态,老人是很难改变的。
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
我们家长如果带着同理心理解孩子,就能“看见”孩子的诉求,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个性和智力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相信孩子是自己的神,他一定会走好自己的路,家长只要给予陪伴引领就好了,因为如果我们带着谦卑心去看我们的孩子,知道人生的有限,敬畏孩子的无限性,知道一切精细规划和控制,都是无效的,反自由的,浅薄的。
我们就会放下,无为而为,以无为心对自己,对孩子,把当下这一刻,放大到无垠的时空,我们是那么的渺小;放到长远的一生,面前的一切烦恼,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它甚至毫无影响,可是这一刻,我们把它无限放大,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开阔视野,放大胸怀,就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自由。
如果能建立爱与自由的良性链条:给孩子自由,自由选择,孩子会更有兴趣,他会更努力,努力就会有成就,有成就就会有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然会得到幸福。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通往自由的路上,我们需要跨越很多障碍,家长们只要善于学习,精进修行,具备“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那么一切育儿的万千烦恼,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柔软地关注当下,好好爱,用心爱,就会得到善巧智慧,去圆满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八十八天 查看全部







文/简玦


很多年以前,无意中看到《好妈妈爱过好老师》,当时很快看完,而我看书比较拖,一般一年看不了一本书,可见这本书对我的吸引。
我看了这本书后,就把此书的教育理念宗旨奉为最高的家庭教育指南,后来也看过很多教育书,觉得都无法超越尹建莉老师这本《好》,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难题,回想此书,都能从中找到解惑的答案。
难怪社会有很多人把此书奉为“教育圣经”,我觉得确实如此。
尹建莉老师坚持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爱与自由”,家长应该知道人生的有限性,敬畏孩子的无限性,从而上升到人道主义高度,带着一颗谦卑心去爱孩子。
现在我们来看看,家长在自知或者不自知的情况下,给了孩子多少“爱与哀愁”。
打着爱与自由的名义,家长手中拿着多少“捆仙索”?
第一条“捆仙索”,就是完美期待
说到完美期待,几乎孩子还没生下来,家里的长辈,父母就寄托着多少祝福,多少对未来的预期,多少完美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光耀门庭。
孩子出生后,任何事情都会跟别家孩子比较,在比较中忐忑不安,总在怀疑纠结中,一会觉得自己孩子人中无敌,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就觉得自己孩子一无是处。
小至生活中各种琐事,孩子多大会说话,会走路,会自己吃饭,吃好不好,吃得多不多,快不快,甚至身高,发牙呀,似乎每一项指标,都在跟别人的孩子赛跑似的,只希望比别人又快又好,如果慢了,就会觉得担心,怀疑。
在家长的各种不淡定中,孩子们却一直在淡定的长大。反省自己,生活中也是各种完美期待,这些期待设定,一旦孩子没有达到我们预期,家长失望之余会产生负面情绪,就会成为交流的阻碍。
我家孩子今年刚上小学,我在各种焦虑中,和他开始了小学生活。我期待他一切完美,早起床,早吃饭,准时上学不迟到,回家立刻做作业,少看电视,早点洗刷上床睡觉。然后下一个循环又是一切无误,不出差错,孩子每天心情愉快的上学,跟老师和同学们相处愉快,天天进步。
多么完美的期待呀。我还和孩子制定了时间表,作息时间都有时间规划,孩子也愉快的一起参与讨论做好时间规划。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是每天的东风,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孩子起不来,要慢慢哄,如果他闹脾气,也这天的早到,也是凉了。吃得慢,拖延,再到临门一脚,出门了,穿个鞋子,他都慢吞吞,太监光着急,皇帝根本不急的。
说好的回家做作业,坚持了几天完成得不错,有一天放学,遇到一个同学,两个男孩子玩疯了,完全忘记了时间任务,玩得晚,吃得迟,吃完了窝在椅子上看电视,跟我说:妈妈,我看一集就去做作业。
结果一屁股坐下去,他刚才的承诺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叫他起来怎么也叫不动,完了,没辙,拖延症上来,谁也打不败。各种商量各种威胁,他根本没听,看电视眼睛都直了。
我想等一会,看他自己是否自觉。奶奶坐不住,出来管了,骂他,骂哭了,乖乖去洗澡。
对孩子的完美期待,对管理好孩子各种生活习惯的完美期待,我都无法自己控场,最后就是这样草草收场了。
我想说,世上根本没有完美,所有的完美设定,是一个误区,也是一厢情愿的天真。一切以抓住现场,做好应变和控制为主。
家长所要做的,就是做好榜样,温和坚定,不要在细节上太计较,也不能完全放松到孩子没了一切束缚。
我或者应该试着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控制时间,虽然操作起来肯定不是那么理想,因为刚开始,他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不知道要多长,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
但是首先我放下完美期待,承认孩子的各种真实,给孩子调整和适应的时间和空间。当然,最要紧的是,跟老人好好沟通,让他们少控制少唠叨,让孩子慢慢长大,不必着急。










第二条“捆仙索”,就是隐蔽的强权
说到隐蔽的强权,不说则已,一说都是泪呀。当尹老师谈到很多隐蔽强权的例子,真的是感慨良多,自责多多。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拿起这条“捆仙索”,绑架了孩子,甚至还摆出一切为孩子好的道貌岸然的姿态。
其实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孩子出去玩,要买玩具,哭着闹着一定要买。有时候哄不过来,就完全不理他,让他哭累了自己停下来。中间各种威胁利诱,也是妈妈常患的通病。玩得太开心,不肯回家,又是一番强权下的各种斗智斗勇,最后才终于哄着骗着回了家。不肯吃饭,不肯吃家里饭桌上的饭菜,喜欢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孩子的诉求也是会经常得到父母粗暴的限制。
生活中各种各样隐蔽的强权,真的是比比皆是。
有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和孩子出门玩,到了隔壁的市里游玩。其实出门我有原则,就是不随便给孩子买玩具,怕养成他乱花钱的坏习惯。
玩到后来,老师给了孩子们任务,就是拿着购物单子去购物,完成任务后,孩子们自由逛,他看上了喜欢的小物件。
软磨硬泡,他一定要我买。我本来坚持咬定不放松的,后来想到一个老师说过,满足孩子,让他有幸福感,别让他的童年匮乏。
我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结果证明是对的,他开心的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玩了起来,那种开心,真的是彻底放松,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和光辉。
十几元的小东西,换来了孩子满满的幸福感,我觉得超值了。有时候家长放下一点所谓的原则,以孩子的诉求为前提,是不是会更人性,给我们的孩子更大的爱和自由呢?
孩子经常不会陈述表达,他们如果觉得不开心,就只会哭,或者生气来反抗。但是有情绪暴躁的时候,孩子的这种反应会让父母用更大的力量来压制他们。孩子们几乎很难反抗,因为这种明显或者隐蔽的强权,随处可见,家长们用得非常习惯和自然。
隐蔽的强权表现方式还有很多,各种强制,各种威胁,家长们为了控制孩子,也是无意中养成了各种“组合拳”,招式也是在斗争中逐步升级强大。
这些强权会变成家长们心中的执着,甚至有时候一点即燃,战争立刻爆发。
我经常思考,孩子在强权下的委屈,没有得到释放,压抑在心底,这个孩子会怎么样呢?他会形成负面情绪,心中积淀久了,会慢慢扭曲孩子心中的美好。这些负面情绪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显而易见,肯定是一种反抗和破坏的方式来表现的。对亲子关系的和谐是一种破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作为家长,是不是少些强权和招式,多些理解和沟通,多些宽容和自由,我们就更容易“看见”我们的孩子,这样亲子关系是不是更和谐,孩子会更自由和幸福?从而达成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第三条“捆仙索”,就是下意识的唠叨
跟孩子的相处,日复一日,平淡无奇。大人们关心孩子,想要全面呵护孩子,时时关注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没感觉,等到孩子大了,能做的事情多了,父母的各种唠叨就更是密集了。
看电视多了,爷爷会说,你是个电视迷,坐不正了,立刻提醒,坐好了,怎么趴下了,咦,怎么看电视看到前面去了?回去坐好。
我家最常听到的,就是爷爷提着鞋子跟着孙子跑:鞋子鞋子,你又没穿鞋子。抓住,把鞋子塞到他脚底,不到一会儿,鞋子又脱脚了,他就非常敬业的立刻重复一轮提醒。
我去别人家,看到别人家根本不管孩子,孩子看电视睡着看,趴着看,自由着,也没什么事。我们家的管得多了,爷爷奶奶整天念叨,腰会折了,眼睛会看坏了。
很多孩子不穿鞋子从小乱跑,身体反而越来越壮实了。
爷爷奶奶唠叨习惯了,他们觉得是爱,唠叨是爱你呀,不爱还不管你呢。但是连我听来,这些唠叨都是小刀子,刀刀扎到心,不疼,扎不死人。但是会割伤人的,久而久之,还会生茧。结茧的过程,孩子的能量麻木了,积淀了很多负面情绪,没有得到释放。
我比较少唠叨孩子,有时候生气了会说一些,但是我天生不是很唠叨的人。我的责任是让两个老人少唠叨孩子,但是我几乎没办法,因为唠叨是天性,估计老人需要唠叨释放他们心中的负能量。就算我今天提醒了他们,他们明天照样犯,因为已经成了习惯和常态,老人是很难改变的。
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
我们家长如果带着同理心理解孩子,就能“看见”孩子的诉求,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个性和智力各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们相信孩子是自己的神,他一定会走好自己的路,家长只要给予陪伴引领就好了,因为如果我们带着谦卑心去看我们的孩子,知道人生的有限,敬畏孩子的无限性,知道一切精细规划和控制,都是无效的,反自由的,浅薄的。
我们就会放下,无为而为,以无为心对自己,对孩子,把当下这一刻,放大到无垠的时空,我们是那么的渺小;放到长远的一生,面前的一切烦恼,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它甚至毫无影响,可是这一刻,我们把它无限放大,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开阔视野,放大胸怀,就能给孩子更多的爱与自由。
如果能建立爱与自由的良性链条:给孩子自由,自由选择,孩子会更有兴趣,他会更努力,努力就会有成就,有成就就会有自信,自信的孩子,自然会得到幸福。


在教育中,自由就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你可以不去关注它,甚至可以不承认它,但绝不能缺少它。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必须首先是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自由不是信马由缰,自由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它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并且有能力抵抗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通往自由的路上,我们需要跨越很多障碍,家长们只要善于学习,精进修行,具备“同理心,谦卑心,无为心”,那么一切育儿的万千烦恼,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柔软地关注当下,好好爱,用心爱,就会得到善巧智慧,去圆满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八十八天

碎记——18.9.13

SwT8NZW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54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和大牛约了骑车。5:01开始准备早餐,捕手的蛋黄鲜肉粽味道不错,剩下的两个下锅,上层蒸蛋。5:25关火,大牛自然醒,洗漱穿衣,墨迹墨迹5:40出门。
微雨,无惧,扫了辆哈喽紧随。
1.
下到1楼,对着消防栓上的镜子整整头发:“再这样下去梳子厂就要倒闭。”
“为什么?”
“截至明天,我已经整整半月没用梳子梳头了,老是忘买。努力突破一个月!”用手扒拉扒拉头发。
“这有什么?你再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我。我不用梳头。”
2.
按了门禁,使劲拉,拉不动,再按再拉,仍不动。坏啦?连按两下接着拉,还是不动。“坏啦!”扭头瞅瞅骑在车上的大牛。
“唉!”一声长叹,大牛下车,往外一推,门开。“你真是人类的悲哀。那么大的la(推)看不见吗?”
“拉?是“推”好吧!你真是中国汉字的悲哀。”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面对美景央求大牛停车驻足,大牛拒。
“停车坐爱荷塘早,你妈心系九月花。”满目桃花眨巴眨巴,大牛妥协:“2分钟,我计时。”
“你昨天背的那首诗什么荷?什么盖来的?教教我呗。”
“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絮絮叨叨跟着重复了几遍。
面对一片湖,学会一首诗。
4.
6:20返程,雨渐渐变大,选择无雨通道——大树底下。6:32到家,鞋子一脱紧急处理三急,大牛遥远呼喊:“你把鞋子脱成这样,我怎么把车推进去呀?!”
“跨越、跳越、飞越,甚至穿越,随你。”
“我踢。”
5.
迅速切好小葱撒入蒸蛋,淋上香油。给大牛剥了个粽子装入餐盘。大牛要做奶昔,给他搅拌杯,他负责倒奶,我切火龙果,他搅拌我装杯。真是神速呀,6:36大牛落座开吃,我剥自己的粽子。“儿子,餐盘借我用一下,我的粽子也放进去。”
“你不能自己再拿个碗呀。”
“还要多洗一个。我要将懒发挥到极致。”
“也是。父母勤快,孩子就懒;父母懒,孩子就勤快。”
“这么哲理!”拖出仰视音调,“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
“不知道。”
“勤快的父母把孩子的事抢着做了,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哦。”
“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父母勤快孩子也能勤快。父母只要勤快自己的事别多管闲事,孩子就能能勤快他们自己的事,这样父母孩子都勤快了,各自能力都提升了。”
“嗯。”大牛点头。
“一会老规矩,我勤快地洗碗,你勤快地铺床、倒水哈。”
“嗯。”
7:08,娘俩出门。 查看全部








和大牛约了骑车。5:01开始准备早餐,捕手的蛋黄鲜肉粽味道不错,剩下的两个下锅,上层蒸蛋。5:25关火,大牛自然醒,洗漱穿衣,墨迹墨迹5:40出门。
微雨,无惧,扫了辆哈喽紧随。
1.
下到1楼,对着消防栓上的镜子整整头发:“再这样下去梳子厂就要倒闭。”
“为什么?”
“截至明天,我已经整整半月没用梳子梳头了,老是忘买。努力突破一个月!”用手扒拉扒拉头发。
“这有什么?你再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我。我不用梳头。”
2.
按了门禁,使劲拉,拉不动,再按再拉,仍不动。坏啦?连按两下接着拉,还是不动。“坏啦!”扭头瞅瞅骑在车上的大牛。
“唉!”一声长叹,大牛下车,往外一推,门开。“你真是人类的悲哀。那么大的la(推)看不见吗?”
“拉?是“推”好吧!你真是中国汉字的悲哀。”
3.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面对美景央求大牛停车驻足,大牛拒。
“停车坐爱荷塘早,你妈心系九月花。”满目桃花眨巴眨巴,大牛妥协:“2分钟,我计时。”
“你昨天背的那首诗什么荷?什么盖来的?教教我呗。”
“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絮絮叨叨跟着重复了几遍。
面对一片湖,学会一首诗。
4.
6:20返程,雨渐渐变大,选择无雨通道——大树底下。6:32到家,鞋子一脱紧急处理三急,大牛遥远呼喊:“你把鞋子脱成这样,我怎么把车推进去呀?!”
“跨越、跳越、飞越,甚至穿越,随你。”
“我踢。”
5.
迅速切好小葱撒入蒸蛋,淋上香油。给大牛剥了个粽子装入餐盘。大牛要做奶昔,给他搅拌杯,他负责倒奶,我切火龙果,他搅拌我装杯。真是神速呀,6:36大牛落座开吃,我剥自己的粽子。“儿子,餐盘借我用一下,我的粽子也放进去。”
“你不能自己再拿个碗呀。”
“还要多洗一个。我要将懒发挥到极致。”
“也是。父母勤快,孩子就懒;父母懒,孩子就勤快。”
“这么哲理!”拖出仰视音调,“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吗?”
“不知道。”
“勤快的父母把孩子的事抢着做了,孩子就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了。”
“哦。”
“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父母勤快孩子也能勤快。父母只要勤快自己的事别多管闲事,孩子就能能勤快他们自己的事,这样父母孩子都勤快了,各自能力都提升了。”
“嗯。”大牛点头。
“一会老规矩,我勤快地洗碗,你勤快地铺床、倒水哈。”
“嗯。”
7:08,娘俩出门。

人工智能如何引领教育的未来

陈渐入佳境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7 次浏览 • 2018-11-22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拓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有巨大影响是必然的,但目前在应用实践方面却存在良莠并存的问题。
任何探索都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实践的初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重要的变化应是教育目标或教育活动目标的改变。祝智庭说:“人工智能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重要的意义未必是知识的获得,而是思维的发展和健康的社会化。 查看全部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后,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拓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有巨大影响是必然的,但目前在应用实践方面却存在良莠并存的问题。
任何探索都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实践的初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重要的变化应是教育目标或教育活动目标的改变。祝智庭说:“人工智能打破了教育的知识传播平衡,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最重要的意义未必是知识的获得,而是思维的发展和健康的社会化。